房地产市场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24
作者
朱庄瑞 [1 ,2 ]
藏波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
[3]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城镇化建设;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不同等级城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83304 ;
摘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房地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程度对于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建设的同步和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和经验分析,从系统分析入手,通过综合指标建立"房地产市场—城镇化建设水平"系统(系统Ⅰ:房地产市场;系统Ⅱ:城镇化建设水平),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指标权值的求取,进而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重点分析不同等级城市两个系统的运行成效、耦合阶段和协调趋势,以期强化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研究表明:1房地产销售价格、预期与信贷和人口流动是房地产市场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2系统Ⅰ—房地产市场,序参量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三线城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系统Ⅱ—城镇化建设水平,序参量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3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和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耦合度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较大,耦合程度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从协调度来看,整体表现为中度协调,但应注意北京市已表现为低度协调状态。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要限制一线城市"以速度为纲"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二是依靠房价、信贷和户籍等政策约束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控制一线城市的体量;三是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落户,注重提升三线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民工城镇化的分层路径:基于意愿与能力匹配的研究 [J].
周蕾 ;
谢勇 ;
李放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9) :50-60
[2]   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J].
孙平军 ;
丁四保 ;
修春亮 .
城市规划, 2012, 36 (05) :38-45
[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 [J].
刘浩 ;
张毅 ;
郑文升 .
地理研究, 2011, 30 (10) :1805-1817
[4]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张占录 ;
张远索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08) :1-6
[5]   不同等级城市房价与地价关系的规律初探 [J].
藏波 ;
杨庆媛 ;
周滔 .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 (05) :79-84
[6]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的住房政策 [J].
吕萍 ;
丁富军 ;
马异观 .
中国软科学, 2010, (08) :25-36+60
[7]   我国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的度量 [J].
吕江林 .
经济研究, 2010, 45 (06) :28-41
[8]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及实证研究 [J].
倪鹏飞 ;
晋海博 ;
吴伯磊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8, (02) :46-53+67
[9]   我国房地产投资和宏观金融数据的协整分析 [J].
符淼 .
生产力研究, 2007, (04) :94-96
[10]   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J].
张燕 ;
吴玉鸣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6, (06)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