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本质特征新论

被引:36
作者
夏勇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犯罪的本质特征; 刑事司法; 刑事立法; 社会危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刑法学犯罪概念研究必须正视而不是回避客观存在的犯罪本质特征 ,犯罪本质特征是社会危害性的基本观点应当得到坚持 ,但犯罪本质特征不是单一的社会危害性 ,而是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矛盾结构。区分立法与司法的不同角度是正确审视犯罪本质特征的关键。立法实践与司法实践应当与犯罪本质特征保持恰当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0, (01) :19-32
[2]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18
[3]   犯罪理念之确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学与犯罪学比较分析 [J].
张远煌 .
中国法学, 1999, (03) :127-135
[4]   为现行犯罪概念辩护 [J].
李立众 ;
柯赛龙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2) :54-61
[5]   论不法经济行为中罪与非罪的界限 [J].
赵长青 .
现代法学, 1995, (02)
[6]   挑战与机遇:面对市场经济的刑法学研究 [J].
高铭暄 ;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1993, (06) :20-30
[7]   犯罪概念探讨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1989, (03) :44-48
[8]  
外国刑法纲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1999
[9]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编著, 1999
[10]  
刑法总则案例教程[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阮齐林编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