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与公民收入改善的制度约束研究

被引:2
作者
田钒平
机构
[1]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经济发展; 公民收入改善; 制度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8 [少数民族经济];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3 ;
摘要
尽管,近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公民的实际支付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明显偏低。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是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在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水平约束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履行其承担的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责是差距过大的主要根源;合理分配制度的缺乏、国家针对特定群体的福利政策和行业垂直管理体制下不同工资制度的实施是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采取针对性对策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公民收入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9 / 20+91 +91-9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49-1998
[2]  
中国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3]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转换与制度建构 [J].
田钒平 .
民族学刊, 2011, 2 (01) :23-27+84
[4]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 — a rejoinder to Professor Amartya Sen. Townsend,P. Oxford Economic Papers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