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与新的回应——中国社会信任状况的制度分析

被引:14
作者
董才生
机构
[1]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制度; “内在制度型”信任; “外在制度型”信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02 ;
摘要
韦伯等西方学者都认定传统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 ,中西方学者对于这一偏见不时地作出了批驳。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韦伯等西方学者的偏见作出了新的回应 ,给予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批判。本文认为制度是信任的基础 ,中西方社会信任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信任形式 ,即“内在制度型”信任与“外在制度型”信任 ,它们各自由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培育与塑造而成 ,且各有优长 ,相互补充。传统中国社会信任度不仅不低 ,反而是相当高的。传统中国社会所具有的这种信任形式 ,如果加以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必将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强大的内在推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 [J].
彭泗清 .
社会学研究, 1999, (02) :55-68
[2]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卢现祥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  
信任论.[M].郑也夫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  
中国人的素质.[M].(美)明恩溥著;秦悦译;.学林出版社.2001,
[5]  
超越焦虑.[M].彭泗清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
[6]  
乡土中国.[M]..三联书店.1999,
[7]  
信任.[M].(美)弗兰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著;李宛蓉译;.远方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