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

被引:22
作者
刘成林 [1 ]
车长波 [2 ]
樊明珠 [3 ]
朱杰 [2 ]
杨虎林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煤层气; 资源; 评价; 盆地; 区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我国地壳运动具有多期叠加性,构造活动具有多样性,成煤和煤化作用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具有诸多特殊性。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我国煤层气地质背景和成藏富集规律,建立了一套以体积法和区带综合评价方法为主的评价方法体系和相应的参数体系,评价获得全国42个主要含气盆地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1×1012m3,埋深1500m以浅煤层气可采资源量10.87×1012m3,集中分布在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0×108m3的鄂尔多斯、沁水等9个盆地。优选出沁水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个最有利区带,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宁武、安阳-鹤壁、松藻4个有利区带,准南、伊犁等11个较有利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M].张新民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2]  
中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M].毛节华;许惠龙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3]  
世界煤层气工业发展现状.[M].赵庆波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98,
[4]  
煤变质演化与煤成气生成条件.[M].汤达祯著;.地质出版社.1998,
[5]  
中国煤层气资源.[M].叶建平等主编;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6]  
中国煤变质作用.[M].杨起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7]  
煤成烃地球化学.[M].傅家谟等著;.科学出版社.1990,
[8]   中国煤层气基础研究和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 [J].
宋岩 ;
张新民 ;
柳少波 .
天然气工业, 2005, (01) :1-7+204
[9]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J].
孙茂远 .
中国能源, 2002, (11) :31-34
[10]   我国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及对策 [J].
张新民 ;
解光新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2)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