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的发生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向玉英
花晓梅
赵经周
田淑敏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研所
[2]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水泡型溃疡病; 杨树; 绿荫林木; 分生抱子; 病原菌; 潜伏侵染; 子囊腔; 生物学特性;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81.04.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分布广泛,严重为害杨树。分生孢子是主要的侵染源。病菌由伤口、皮孔或表皮侵入寄主。每年5~6月为春季发病高峰,9月为秋季发病高峰,秋季发病较春季为重。孢子的飞散高峰在8~9月。病害的消长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雨季孢子飞散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要求水分,在黑暗下发芽率高。病原可潜伏侵染,一般在2~3年生枝干上侵染较多,7~9月是潜伏侵染的高峰。除杨树外,还能为害多种阔叶树。病原在麦芽糖和蛋白胨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较旺盛,在蔗糖和硝酸钾培养基中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杨树树皮汁液能促进分生孢子发芽。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