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风险的社会成因及其社会应对——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

被引:3
作者
荀丽丽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干旱风险; 密集型资源开发体制; 水资源危机; 脆弱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考察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密集型资源开发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进程,可以发现,现代化背景下高度依赖资本和技术投入的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带来了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干旱风险日趋"结构化";同时,权力与资本主导的水资源利用的集权化及其"社会排斥"效应使基层社区日益丧失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当地自然资源的能力,社会脆弱性加剧,干旱风险应对的弹性机制严重衰退。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基于帕默尔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区域特征. 王毅荣,等. 地理科学进展 . 2005
  • [2] 近45年内蒙古乌审旗气候变化对沙尘天气的影响
    格日乐
    邹学勇
    吴晓旭
    钱江
    [J]. 干旱区研究, 2009, 26 (05) : 613 - 620
  • [3] 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述评
    李永祥
    [J]. 民族研究, 2010, (03) : 81 - 91+110
  • [4] 灾难的理论研究:自然、权力和文化[J]. 安东尼·奥立佛-史密斯,纳日碧力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1)
  • [5] Social Dimensions of Climate Change:Equity and Vulnerability in a Warming World. ROBIN MEARNS,ANDREW NORTON. The World Bank . 2010
  • [6] Response to drought among farmers and herders in southern Kajiado District, Kenya[J] . David J. Campbell. &nbspHuman Ecology . 1984 (1)
  • [7] 社会学与灾害研究
    黄育馥
    [J]. 国外社会科学, 1996, (06) : 19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