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可预报性研究

被引:1
作者
张曼 [1 ,2 ]
王洪利 [1 ,2 ]
韩慎友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梅雨锋暴雨; 可预报性; 误差增长;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9.03.008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5模式研究不同初始扰动(误差)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数值预报不确定性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提前36h定量降水的可预报性。结果表明,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分析资料形成初始场的控制试验能够提前36h做出较好的模拟。扰动温度场的敏感性试验表明,扰动温度的均方差愈大,降水预报不确定性也愈大。误差演变特征和增长机制分析表明,误差增长具有升尺度特征,误差首先在对流层低层和高层增长,然后大值区向对流层中层扩展;湿降水过程是对流层中低层误差增长的主要机制;对流层高层的误差增长是大气干动力与湿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前期以干过程为主,后期以湿过程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43 / 4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 [J].
孙建华 ;
周海光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6, (06) :1103-1118
[2]   MM5模式中湿方案的不确定性对“03·7”南京暴雨数值模拟不确定性的影响 [J].
王洪利 ;
张曼 ;
刘明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6, (03) :346-353
[3]   不同降水方案对“03.7”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J].
张曼 ;
王昂生 ;
季仲贞 ;
张文龙 .
大气科学 , 2006, (03) :441-452
[4]   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 [J].
廖捷 ;
谈哲敏 .
气象学报, 2005, (05) :771-789
[5]  
Recent Advances in Predictability Studies in China (1999-2002)[J]. 穆穆,段晚锁,丑纪范.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4(03)
[6]   论锋面在副热带里的性质和华中华南锋面分析问题 [J].
顾震潮 .
气象学报, 1953, (02) :28-32
[7]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主编, 1993
[8]  
The workshop in atmospheric predictability. Errico R M,R Langland,D P Baumhefner.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 2002
[9]  
Singular-vector perturbation growth in a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with moist physics. Ehrendorfer, M,R. M. Errico,K. D. Raeder.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