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中下游河流泥沙特性分析

被引:8
作者
黄江成 [1 ,2 ,3 ]
傅开道 [4 ]
何大明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
关键词
泥沙特征; 水库拦沙; 粒度分析; 矿物组成; 澜沧江;
D O I
10.15961/j.jsuese.2010.03.013
中图分类号
TV141 [泥沙性质、泥沙来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究漫湾水库拦沙对上下游干支流河道泥沙理化特性的影响,运用激光粒度、X衍射、X荧光光谱的实验测试方法,对澜沧江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河道的悬移质泥沙及其床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澜沧江中下游悬移质泥沙粒径频率曲线多为单峰态,粒度范围较宽,分选性较好,床沙粒径频率曲线呈多折状且很陡,分选性差;泥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其含量集中在60%~80%范围内;悬沙元素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床沙微量元素含量从旧州至界碑有下降的趋势;漫湾水库拦沙效应对泥沙的粒度,矿物组分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影响,对除硅(Si)以外的常量元素组成影响不大,对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拦截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澜沧江干流在建的多个水电站对泥沙组成的影响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澜沧江漫湾电站拦沙能力评估 [J].
傅开道 ;
黄江成 ;
何大明 .
泥沙研究, 2008, (04) :36-40
[2]   澜沧江干流水库拦沙效应分析与预测 [J].
傅开道 ;
何大明 .
科学通报, 2007, (S2) :117-122
[3]   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 [J].
傅开道 ;
何大明 ;
李少娟 .
科学通报, 2006, (S2) :100-105
[4]   黄土粒度分布中的超细粒组分及其成因 [J].
孙东怀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928-936
[5]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J].
何大明 ;
吴绍洪 ;
彭华 ;
杨志峰 ;
欧晓昆 ;
崔保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338-344
[6]   黄河泥沙特性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J].
胡国华 ;
赵沛伦 ;
肖翔群 .
水利水电技术, 2004, (08) :17-20
[7]   澜沧江流域河流泥沙发展趋势初步研究 [J].
尤联元 .
地理学报, 1999, (S1) :93-100
[8]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J].
刘恒 ;
刘九夫 ;
唐海行 .
水科学进展, 1998, (01) :3-5
[9]   澜沧江中下游斜坡稳定性分区与综合评价 [J].
唐川,周钜乾,黄楚兴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5, (01) :39-47
[10]  
河床演变学[M]. 科学出版社 , 钱宁等 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