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海岸带的演变过程及苏北浅滩动态模式的初步探讨

被引:17
作者
耿秀山
万延森
李善为
张耆年
徐孝诗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苏北; 初步探讨; 苏北浅滩; 海岸带; 沙脊; 海积地貌; 海进; 海侵; 动态模式; 演变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苏北海岸长达千里,除北部连云港地区为砂质山地港湾岸外,其余大部分为淤泥质平原海岸。第四纪以来,由于黄河的南北迁徙及长江口的南移,使苏北海岸的动态平衡不断遭受破坏。特别是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后,苏北海岸中、南段(射阳河口至启东咀之间)的动态变化十分复杂。弶港以北,岸滩强烈淤涨;掠港以南,岸塌后退,滩面淤涨。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渤海地貌特征及形成因素探讨 [J].
耿秀山 .
地理学报, 1981, (04) :423-434
[2]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海水进退 [J].
耿秀山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1, (01) :114-130
[3]   苏北平原海岸地貌特征及沿岸泥沙动态 [J].
李本川 ;
李成治 .
海洋科学, 1980, (03) :12-17
[4]   论现实主义原则在海洋地质学中的应用——以中国海岸带及近海大陆架为例 [J].
任美锷 ;
曾成开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0, (02) :94-105
[5]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地区砂体的特征和分布 [J].
李从先 ;
郭蓄民 ;
许世远 ;
王靖泰 ;
李萍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79, (02) :252-268
[6]   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的模式 [J].
陈吉余 ;
恽才兴 ;
徐海根 ;
董永发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79, (01) :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