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肝郁气滞及肝郁脾虚型HAMD抑郁量表结构因素分析

被引:11
作者
李跃华
相田园
张兰凤
金京南
张占强
杨京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关键词
抑郁症; HAMD抑郁量表; 肝郁气滞; 肝郁脾虚; 结构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在HAMD抑郁量表结构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对91例经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型的抑郁症患者进行HAMD量表评分,并对两证型患者的HAMD量表7个症状因子结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两证型患者的HAMD抑郁量表7个症状因子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肝郁气滞型患者在认知障碍、病情日夜变化症状因子上载荷较大,而肝郁脾虚型患者在迟滞症状、体重减轻因子上载荷突出。结论抑郁症患者虽然HAMD量表得分相同,但是其症状构成差异较大,更适合个体化的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抑郁症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目标探讨 [J].
李跃华 ;
张兰凤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0) :1-3
[2]  
抑郁症.[M].唐启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3]  
中医基础理论.[M].吴敦序;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张明园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  
Compliance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Rozenberg S; Vandromme J; Kroll M; et al;.Int J Fertil.1996, 01
[6]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olecules that modulate our mood? [J].
Nair, A. ;
Vaidya, V. A. .
JOURNAL OF BIOSCIENCES, 2006, 31 (03) :4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