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源性感染致早期肺损伤模型的制备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17
作者
朱义用
景炳文
娄永华
机构
[1] 解放军第一○一医院急诊科!江苏无锡
[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急救科!上海
[3] 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上海
关键词
肺损伤,早期;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肺湿/干比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中性粒细胞;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3 [病理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4 ;
摘要
目的 :制备肠源性感染致早期肺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 (CL P)造成腹腔感染。分别在术后 0、2 4、48、72、96、12 0小时处死一组大鼠 ,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 /干比值 ,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进行细胞学分析 ,检测血浆、肺组织和 BAL F的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 /干比值和 BAL F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 ,时间越长越明显。血浆、肺组织和 BAL F的内毒素逐渐增加 ,三者之间两两显著相关 ;TNF也逐渐增加 ,肺组织和 BAL F的 TNF显著相关 ,两者与血浆的 TN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L P可制备早期肺损伤的动物模型。肠源性感染导致肺组织中内毒素增加、中性粒细胞积聚、TNF释放 ,肺产生炎性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后的体内分布 [J].
刘竞 ;
崔乃强 ;
赵琪 ;
吴咸中 .
中国急救医学, 2000, (03) :18-19
[2]  
Effect of recombinant IL 1 beta and recombinant gamma interferon on septic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 Torre D, Minoja G, Maraggia D, et al. Chest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