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地区的两类块状硫化物矿床——Ⅰ.锡铁山式SEDEX型铅锌矿床

被引:65
作者
张德全
王富春
李大新
丰成友
佘宏全
李进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青海西宁,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地质学; SEDEX型Pb-Zn矿床; 锡铁山式Pb-Zn矿床; 柴北缘;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5.05.001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以连续的两篇文章综述了柴北缘地区的加里东造山带中产出的两类不同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这就是喷流沉积(SEDEX)型PbZn矿床和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VHMS)型CuS矿床。认为它们在成矿后的造山过程中受到过不同程度和不同成矿作用的改造,使之兼有后生矿床的特征。锡铁山PbZn矿床的主体是属于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SEDEX)型矿床。它的含矿岩系形成于早奥陶世〔(486±13)Ma〕弧后盆地环境中,并在加里东期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北东—南西向斜向挤压缩短,导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形成的原始铅_锌_黄铁矿层,后期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矿体的空间分布受到后期构造的控制。此外,该矿床也程度不大地受到过后期热液改造。为更加显示它的地区性特色和强烈的后期改造,作者建议将其称为“锡铁山式SEDEX型铅锌矿床”。在该式矿床的勘查过程中,既要注重研究同生成矿作用对矿体的控制,也要重视研究后期构造对含矿层和矿体的破坏和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