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D-Ⅱ聚体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4
作者
房溶娟
安桂仙
袁敏
裘宇芳
张春燕
沙振球
机构
[1]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冠心病; D-Ⅱ聚体; 纤维蛋白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D -Ⅱ聚体 (D -dimer)含量评价冠心病 (CHD)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36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 2 8例和正常人组 30例的D -dimer含量 ,其结果与患者和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 (Fg)水平对比分析。 结果 D -dimer阳性发生率和含量 :UA患者组和AMI患者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 ,P 均 <0 0 1。Fg水平 (包括D -dimer阳性和阴性组 ) :AMI组和UA组均 >SA组和对照组 ,P均 <0 0 1;SA组患者的D -dimer和Fg水平无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UA组 :D -dimer阴性组Fg水平小于阳性组 ,P <0 0 5。而AMI这两组的Fg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CHD患者D -dimer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 ,D -dimer含量和Fg均增高的UA患者 ,可能有血栓形成和溶解同时进行的活化血栓存在 ,D -dimer阴性 ,Fg又不高的UA患者 ,非血栓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42 / 74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意义 [J].
潘宜智,吾柏铭,洪小苏,张莉丽,刘励军,陈建昌,高岚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4, (04) :247-248
[2]  
Association of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and acute phase with atherosclerosis in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rteries and those arteries supplying the brain .2 Heinrich J,Schulte H,Schonfeld R,et al. Thromb Haemost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