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IL-6、IL-8、IL-10水平变化

被引:15
作者
陈一
阎晓莉
李华
拜康利
机构
[1] 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
[2] 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 陕西西安
[3] 陕西西安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7 [小儿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为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粘膜病中的作用机理及意义 ,采用ELISA法 ,检测3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血清IL6、IL8、IL10水平 ,并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31例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间IL6、IL8分布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01) ;两组间IL10分布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组与阴性组IL6平均秩和之差为16.38,均数分别为108.46pg/ml及51.32pg/ml;IL8平均秩和之差为34 ,均数分别为163.09pg/ml及92.36pg/ml;IL10平均秩和之差为 -3.32 ,均数分别为12.56pg/ml及15.88pg/ml。幽门螺杆菌阳性组血清IL6与IL8间呈正相关 (r=0.349 ,P<0.001) ;IL10与IL6、IL8间无明显相关性。提示细胞因子IL6、IL8、IL10均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致病过程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粘膜产生的炎症反应损伤与IL6、IL8的过量产生有关 ,血清IL10对炎症有抑制作用 ,从而为临床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小儿慢性胃炎 [J].
祝益民 .
临床儿科杂志, 2001, (03) :188-189
[2]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IL-10、IL-12、IFN-γ水平变化附视频 [J].
余跃 ;
黄仕和 ;
谭鸿 ;
贺降福 ;
张勇 ;
吴素芬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1, (03) :47-47
[3]   具有cag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宿主产生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研究 [J].
张维 ;
赵志泉 ;
刘平 ;
张红杰 .
中华消化杂志, 2000, (06) :47-48
[4]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干扰素-γ变化 [J].
孟立娜 ;
吕宾 ;
骆丰 ;
项柏康 .
中华消化杂志, 2000, (05) :67-68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凋亡及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吕宾 ;
王慧萍 ;
项柏康 ;
孟立娜 ;
朱林喜 ;
陈明涛 .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04) :38-41
[6]   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J].
余跃 .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9, (02) :77-80
[7]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白介素-8表达的机制附视频 [J].
刘炯 .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9, (01) :5-8
[8]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J].
余柏林 ;
刘重贞 ;
荣珍 ;
李艳 ;
周有利 ;
杨道华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 (06) :18-21
[9]   中国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概况 [J].
周殿元 ;
王继德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 (06) :57-60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伏莲等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