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不同土壤耕作法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被引:58
作者:
胡立峰
胡春胜
安忠民
张爱军
陈阜
不详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3] 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
[4]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5] 河北石家庄
[6] 河北保定
[7]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土壤耕作;
硝态氮淋失;
累积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5.06.046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不同土壤耕法下玉米产量及玉米生育期土壤硝态氮迁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翻耕模式下玉米产量最高,免耕下最低。在0~180 cm土体中,收获期与苗期相比,翻耕硝态氮含量平均减少了66.6%;旋耕平均减少了21.7%;免耕则平均减少了20.9%。累积峰出现的深度与硝态氮淋失有直接关系。对比3种模式,翻耕累积峰最深,硝态氮淋失威胁最大;免耕无明显累积峰。在施肥、灌溉等影响硝态氮淋失的可控因子以外,从耕作模式上研究硝态氮淋失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1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