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宅基地权益分析——从不同流转模式对农户集中居住影响的角度

被引:32
作者
王延强
陈利根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民权益; 宅基地流转; 社会保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通过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不同流转模式对宅基地的归属(权)和宅基地流转的收益分配问题(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宅基地的归属应以保权保利模式中的主、客体为准,同时参照保权分利模式进行收益分配:即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分别以税收和地租的形式获得利益,但必须保证农民为最大收益者。依此,还针对各方所得利益的支配提出了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探索与政策思考 [J].
韩俊 ;
秦中春 ;
张云华 ;
王鹏翔 .
中国土地, 2007, (03) :35-38
[2]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 [J].
王巨祥 ;
叶艳 ;
余涛 ;
王辉斌 .
江苏农村经济, 2007, (03) :27-28
[3]  
农业制度变迁与诺思界定产权的“国家理论”[J]. 赵英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4]  
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 孙佑海.南京农业大学. 2000
[5]  
基于保护农民权益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D]. 贺国贵.南京农业大学. 2006
[6]  
结构、历史与行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何俊志著, 2004
[7]  
制度变迁与中国农民经济行为[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郑风田著, 200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