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优势的遗传力理论及其对全球农业的意义

被引:13
作者
吴仲贤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关键词
遗传力,某性状能传给下一代的百分数; 杂种优势,子一代超越其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百分数; 杂种遗传力,应用于杂交群体某性状的遗传力,杂交群体即由两个纯品种或品系杂交得来的群体; 狭义遗传力,等于遗传力,即所有遗传组分中的加性部分; 广义遗传力,所有遗传组分; 杂优率,杂种优势除以共同分母V(F1),即子一代个体的方差; 随机变数,带有某种统计分布的变数; 二项分布,只有两种选择的分布; 多项分布,多于二的选择的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3 [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文中一开始就以遗传力概念来推翻杂交育种中的配合力概念。理由是一般配合力随基础群中品种类别和数目的改变而改变 ,因而特殊配合力也随之而变。因而用不同纯系品种作试验的基础群的结果也不能相比较。因而 ,配合力不能用来作为参数用以预测下一代的杂种效果。另一方面 ,对于每一杂交组合有一个分别的遗传力可以在杂交育种中应用 ,就象在纯系育种中应用一样。由于这同一概念可以同样在二者中加以应用 ,任何其他概念都是不必要的了。因而配合力概念必须予以摈弃。另一在原文中未加说明的原因是 ,用配合力概念需要无穷多个品系才能和遗传力的结果相比较 ,仅此一点就把配合力的作用排斥掉了。文中的主题是杂种优势老大难题可以用笛卡尔的推理方法来解决。从杂种优势的定义出发H =F1 -MP ,在此 ,H =杂种优势 ,F1 为子一代 ,MP为亲本平均数或中亲。由一个二项分布随机变数及其推广至多项分布推导出杂种优势的公式 :VF1 =Na2 2 +Nd2 4 +VI(F1 )加性显性F1 上位VMP =Na2 2 +VI 2加性亲代上位VH =Nd2 4 +VI(F1 ) +VI 2显性 F1 上位亲代上位在此N =控制性状的基因数 ,a =(Pi-Pj) 2 ,d =离中亲的偏差 ,而各方差则如方程底部所列。于是这些项目都可由资料算出 ,以致问题变得简单到任何大学生都能解决。换言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自花授粉植物杂种优势数学模型的探讨 [J].
周庭波 .
遗传学报, 1982, (04) :28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