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空腹血糖受损切点变化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上海华阳社区40岁以上人群的随访研究
被引:83
作者:
贾伟平
潘洁敏
陈蕾
吴元民
陆俊茜
项坤三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2] 上海市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心脑血管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7.1 [糖尿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比较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及 2 0 0 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标准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从而探讨中国人IFG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 对 1999年上海华阳社区 40岁以上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 )的横断面调查人群在 2 0 0 2~ 2 0 0 4年进行随访。随访对象接受了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并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压、体重指数、腰围与腰臀比等。调查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基线资料中无糖尿病人群共170 4例 ,完成随访 12 92例。 3年糖尿病累积发生率为 4.64 % ,年发病率 1.5 5 %。 (2 )正常糖调节及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年发病率分别为 0 .97%及 6.97%。 (3 )随访空腹血糖 (FPG) 5 .6~ 6.0mmol/L、6.1~ 6.9mmol/L而餐后 2h血糖 (2hPG) <7.8mmol/L的人群见到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 3 .71及 2 8.12倍 (P <0 .0 0 1) ,但未见到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4 )在FPG <5 .6mmol/L且 2hPG 7.8~ 11.0mmol/L人群中 ,发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分别显著增加 4.3 1及 3 .40倍 (P <0 .0 0 1)。结论 FPG 5 .6~ 6.0mmol/L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将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调整至 5 .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