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的小麦株型指标动态模拟

被引:8
作者
张文宇
汤亮
姚鑫锋
杨月
曹卫星
朱艳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小麦; 株型; 模拟; 分层叶面积; 叶向值; 株高构成指数; 综合性株型构成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揭示小麦株型指标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株型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株型品种的小麦田间试验,通过连续观测主要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型和茎型指标,分析并模拟分层叶面积、叶向值、株高构成指数等株型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其的影响。【结果】不同株型品种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的分布特征,并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向中上部集中,且冠层中上部总是高密度群体LAI较大。所有品种高低密度间株高构成指数(穗下节与倒二节间长度之和与株高的比值,IL)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株型品种株高构成指数(n节间长与n节间加n-1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In)表现为从下至上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上部节间受密度影响较大。较为紧凑的矮抗58叶向值在不同密度下表现平稳,随生育进程略微表现为增大—减小—趋缓的趋势;较为披散的扬麦12号中高密度下随生育进程均表现为平缓—减小—平缓的趋势;扬麦16号则表现为平缓—减小—略微增大的趋势。在分析株型指标变化趋势和课题组已有形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冠层切割和叶面积积分的方法模拟了叶面积指数的分层动态变化,利用组合的形态参数模拟了株高构成指数和叶向值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对形态指标的归类分析,构建了综合性株型构成指数,综合体现了叶型和茎型的动态变化。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分层叶面积指数、株高构成指数和叶向值的动态变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其平均RRMSE分别为17.44%、7.64%和10.66%。【结论】经检验,该模型对上述小麦株型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364 / 23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 [J].
姚金保 ;
张平平 ;
任丽娟 ;
杨学明 ;
马鸿翔 ;
姚国才 ;
张鹏 ;
周淼平 .
作物学报, 2011, 37 (03) :452-458
[2]   施氮量对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叶型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 [J].
李国强 ;
汤亮 ;
张文宇 ;
曹卫星 ;
朱艳 .
作物学报, 2011, 37 (01) :127-137
[3]   水稻冠层光截获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 [J].
李艳大 ;
汤亮 ;
张玉屏 ;
朱相成 ;
曹卫星 ;
朱艳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6) :3296-3305
[4]   小麦理想株型的探讨 [J].
刘兆晔 ;
于经川 ;
姜鸿明 ;
辛庆国 ;
刘克宁 ;
赵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08) :137-141
[5]  
光周期和有效积温对水稻分蘖角度动态变化的影响[J]. 欧阳由男,李春生,章善庆,王会民,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张国平.应用生态学报. 2009(05)
[6]   水稻叶片形态对冠层特性和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的影响 [J].
吕川根 ;
邹江石 ;
胡凝 ;
姚克敏 .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06) :501-508
[7]   栽培模式、施氮和品种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J].
任书杰 ;
李世清 ;
王全九 ;
李生秀 .
生态学杂志, 2006, (12) :1449-1454
[8]   冬小麦叶片生长特征的动态模拟 [J].
陈国庆 ;
朱艳 ;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2005, (11) :140-143
[9]   运用光谱技术改进Beer-Lambert定律的定量化及其应用研究 [J].
谭昌伟 ;
王纪华 ;
黄义德 ;
黄文江 ;
刘良云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3) :498-503
[10]   小麦叶鞘和节间生长过程的模拟研究 [J].
陈国庆 ;
朱艳 ;
曹卫星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1)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