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冶里—亮甲山组层状储层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8
作者
徐春华 [1 ,2 ]
王亚琳 [3 ]
杨贵丽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层状储层; 储层成因; 控制因素; 冶里—亮甲山组; 奥陶系;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奥陶系冶里—亮甲山组主要为一套厚层白云岩,其中发育大量的溶蚀孔洞,在裂缝沟通的情况下能够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利用渗透—回流模式,探讨了冶里—亮甲山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认为在白云岩化作用的基础上,早奥陶世末期的怀远运动导致研究区发生区域性隆升,形成风化壳型溶蚀孔洞,但这些孔洞是无效的储集空间;经过后期断裂作用的改造,地层中产生大量的裂缝将其沟通,才能使白云岩成为有效储层;断层的发育又沟通了大气降水和湖水,对储层进行二次溶蚀改造。因此,该区断裂作用决定了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规模。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6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白云岩储集空间形成机理 [J].
林会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3) :5-7+11+103
[2]   华北地台东部下古生界白云岩的类型及储集性 [J].
金振奎 ;
冯增昭 .
沉积学报, 1993, (02) :11-18
[3]   准同生白云岩形成机理及其储集性──以鄂尔多斯地区下古生界主力气层白云岩为例 [J].
韩征,辛文杰 .
地学前缘, 1995, (04) :226-230+247
[4]   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白云岩特征及成因 [J].
顾家裕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2) :120-122+170
[5]   渤南洼陷渤深6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描述 [J].
胡新铭 ;
金平信 ;
刘承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4) :31-33+107
[6]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三山子白云岩体成因及储集性 [J].
谢庆宾 ;
韩德馨 ;
陈方鸿 ;
管守锐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6-12+9
[7]  
Carbonate Sedimentology. M. E. Tucker,V. P. Wright. . 1990
[8]  
基岩油气藏[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编, 1987
[9]  
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柏松章等著, 1996
[10]  
胜利油区古生界地质特征及油气潜力[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宋国奇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