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发育的阶段性

被引:21
作者
陈庆强
李从先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
关键词
古土壤; 植物硅酸体; 发育过程; 晚第四纪;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形成于25~12kaBP,古土壤中反映暖湿气候的扇型、方型、长方型与反映冷干气候的棒型、帽型、尖型植物硅酸体含量比值A,自下向上总体变小,表明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A值并未指示气候转暖,推断末次冰盛期之后海侵速度较快.古土壤发育过程受海侵、海退的显著控制,呈明显阶段性:(i)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自末次冰盛期海退开始,至海面接近最低时止;(ii)暴露成土期,至末次冰盛期过后古土壤被海水淹没时止;(iii)淹埋期,古土壤被海相沉积物覆盖,经受早期成岩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2557 / 255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与古环境初探 [J].
陈庆强,李从先 .
沉积学报, 1995, (S1) :79-87
[2]   末次冰期苏北平原和东延海区的风尘黄土沉积 [J].
郑祥民,严钦尚 .
第四纪研究, 1995, (03) :258-266
[3]   太湖形成演变与现代沉积作用 [J].
孙顺才 ;
伍贻范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12) :1329-1339
[4]  
中国东部海域更新世晚期的藻类、孢粉组合与古环境变迁[J]. 王开发,张玉兰,蒋辉.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08)
[5]   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世地层和海侵 [J].
李从先 ;
闵秋宝 ;
孙和平 .
科学通报, 1986, (21) :1650-1653
[6]   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地层、古地理意义 [J].
王开发 ;
张玉兰 ;
蒋辉 ;
韩信斌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4) :485-496+557
[7]   论上海地区的第四纪海进 [J].
闵秋宝 ;
汪品先 .
同济大学学报, 1979, (02) :109-128
[8]  
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应用[M]. 海洋出版社 , 王永吉, 1993
[9]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