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M盆地P油田退积型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层综合预测

被引:21
作者
赵国良 [1 ]
穆龙新 [1 ]
计智锋 [1 ]
李志明 [2 ]
吴昌吉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储集层预测;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储集层预测中如何有效运用地球物理技术,是储集层预测中所面临的难题。在对苏丹M盆地P油田退积型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层预测中,总结出结合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综合预测储集层的研究思路。首先根据已钻井的岩心和录井资料,划分典型井取心段沉积微相,确定研究区目的层沉积环境;然后,以取心段沉积相特征为依据,结合相应的测井信息,将研究区所有井目的层划分为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三角洲亚相;最后,运用沉积相研究结果,结合高精度井震标定技术,确定主力储集层段地震反射特征,划分地震相,同时运用地震反演技术研究不同砂体的展布特征及其发育期次,并寻找不同砂体的物源方向,对储集层进行综合预测。图6参11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J].
王西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58-61
[2]   胜利油田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李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10-13
[3]   东濮凹陷开发地震的应用及前景 [J].
吕新华 ;
邹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79-81
[4]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 [J].
贾承造 ;
赵文智 ;
邹才能 ;
李明 ;
池英柳 ;
姚逢昌 ;
郑晓东 ;
刘晓 ;
殷积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3-9
[5]   地震微相分析技术在大港滩海探区的应用 [J].
张延章 ;
廖前进 ;
范军侠 ;
赵海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58-60
[6]   砂砾岩储集层的地震反演方法 [J].
刘书会 ;
张繁昌 ;
印兴耀 ;
张广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124-125+128
[7]  
邹才能,张颖等编著.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8]  
刘雯林著.油气田开发地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