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针刺对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吴秀玲
[1
]
卢宝全
[1
]
李永秋
[1
]
徐静红
[1
]
王丽英
[1
]
刘爱国
[2
]
机构:
[1] 唐山市工人医院
[2] 唐山市中医院
来源:
关键词:
部分前循环脑梗死;
针刺疗法;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3.14.029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及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周)、口服拜阿司匹灵片(疗程6个月),并对症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针刺+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评定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除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月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治疗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对照组与其他3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康复组在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优于康复组;治疗后第3、6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康复组与针刺组、康复组在治疗后1、3、6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康复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结论针刺可促进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其联合康复手法则效果更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210 / 1213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