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吴秀玲 [1 ]
卢宝全 [1 ]
李永秋 [1 ]
徐静红 [1 ]
王丽英 [1 ]
刘爱国 [2 ]
机构
[1] 唐山市工人医院
[2] 唐山市中医院
关键词
部分前循环脑梗死; 针刺疗法;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3.14.029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及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周)、口服拜阿司匹灵片(疗程6个月),并对症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针刺+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评定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除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月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治疗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对照组与其他3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康复组在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优于康复组;治疗后第3、6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康复组与针刺组、康复组在治疗后1、3、6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康复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结论针刺可促进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其联合康复手法则效果更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210 / 12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针刺对157例不同分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J].
吴秀玲 ;
安志红 ;
李永秋 ;
刘爱国 ;
李晓东 .
中医杂志, 2010, (10) :909-911
[3]   中文版Barthel指数对多中心测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 [J].
蔡业峰 ;
贾真 ;
李伟峰 ;
文龙龙 ;
张燕婷 ;
郭建文 ;
欧爱华 ;
梁伟雄 ;
裴建 ;
黄燕 ;
黄培新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7, (11) :486-490
[4]   针刺促进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康复临床观察 [J].
吴秀玲 ;
邹倩 ;
蔡定均 ;
唐勇 ;
赵征宇 ;
曾宪容 ;
不详 .
中国针灸 , 2002, (11) :6-8
[5]   中国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 [J].
胡永善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7) :935-937
[6]   四个脑卒中量表信度与效度的对比研究 [J].
王新 ;
王拥军 ;
刘峥 ;
曲镭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999, (03)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