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置的行带式杨树固沙林与带间植被修复的关系

被引:8
作者
姜丽娜 [1 ,2 ]
杨文斌 [2 ,3 ]
姚云峰 [1 ]
卢琦 [3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关键词
行带式固沙林; 物种多样性; 自然修复; 重要值;
D O I
10.16843/j.sswc.2011.02.016
中图分类号
S727.22 [水土保持林];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在研究低覆盖度(15%~25%)行带式固沙林的水量平衡和防风固沙机制后,通过植被调查,研究赤峰市敖汉旗不同带间距离以及不同时间梯度上的植被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从而阐明行带式固沙林对带间植被自然修复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1)林带间距的宽窄影响植被恢复的效果,适宜带间距离的林带具有明显的加快和促进植被修复的作用;2)恢复年限相近的情况下带间距为20 m林带带间植被恢复效果优于带间距为10 m和15m林带,其群落也较稳定;3)带间距为20 m的行带式固沙林带间植被经过一段时间演替逐渐趋于自然植被,而带间距为10 m固沙林带间植被则越来越稀疏。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2+105 +1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 朱震达,陈广庭. 科学出版社 . 1994
[2]  
中国防沙治沙实用技术与模式.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3]   科尔沁沙地杨树固沙林密度、配置与林分生长过程初步研究 [J].
杨文斌 ;
王晶莹 ;
王晓江 ;
刘立城 ;
魏永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4) :33-38
[4]   低覆盖度柠条固沙林不同配置对植被修复的影响 [J].
姜丽娜 ;
杨文斌 ;
卢琦 ;
汪季 ;
乐林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 (02) :180-185
[5]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恢复效果调查 [J].
石莎 ;
邹学勇 ;
张春来 ;
苏格日乐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02) :86-92
[6]  
Theory of marine communities: the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Dial R, Roughgarden J. Ecology . 1998
[7]  
SCOPE/MAB technical consultations on landscape boundaries: report of a SCOPE/MAB work-shop on ecotones. Holland M M. Biological International (Special Issue) . 1987
[8]  
半干旱杨树用材林"两行一带"配置造林技术研究. 李显玉.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97
[9]   “两行一带式”杨树丰产林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J].
杨文斌 ;
潘宝柱 ;
阎德仁 ;
姚建成 ;
刘清泉 ;
阿腾格 ;
崔清涛 .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7, (03) :5-8+16
[10]   生态交错带(Ecotone)理论研究进展 [J].
高洪文 .
生态学杂志, 1994, (01)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