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物:“人的世界”是如何构成的

被引:27
作者
赵毅衡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物质; 意义; 物—符号; 符号学;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1.02.015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个人(社会人)];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人居住的世界,即所谓"人化的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是物与符号混合的世界。正因为物与符号的共存,它们在与人的关系就呈现了非常复杂的局面。首先,符号的确需要物源,但是符号的载体不一定是物,也可以是物的背景上物的缺失。因此符号可定义为"可以被理解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正因为符号有物源,符号载体可以变成无意义的纯然物,也可以变成没有物使用性的纯符号。在这两者之间,符号也可以带上不同程度的实用意义与非实用意义。因此,人化的世界上所有的物,都是在一系列的功能中变动的"物—符号"双联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空符号与空集合的微妙关系初探 [J].
韦世林 .
昆明学院学报, 2009, 31 (04) :42-47
[2]  
符号学文学论文集[M]. 百花文艺出版社 , 赵毅衡编选, 2004
[3]  
表征[M]. 商务印书馆 , (英)斯图尔特·霍尔(StuartHall)编, 2003
[4]  
符号学入门[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日)池上嘉彦著, 1985
[5]  
人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德]恩斯特·卡西尔, 1985
[6]  
A theory of semiotics .2 Eco,Umberto. . 1976
[7]  
Signifying Nothing:the Semiotics ofZero .2 Brian Rotman. Stanford Univ.Press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