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目标与策略

被引:18
作者
陈剩勇
曾秋荷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用工制度; 身份歧视; 改革目标; 政策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摘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用工到市场用工、从固定工制转向劳动合同制的转变。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当下国企普遍实行"双轨制"用工制度,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多样化的用工形式,造成了"体制内"和"体制外"劳动者二元分割的劳动关系。这种带有明显身份歧视的用工制度不仅造成国企内部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而且使"体制外"劳动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权利受到侵害。借鉴国外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经验,改革国有企业的"双轨制"用工制度,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企业用工制度,需要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政府制度创新两方面同时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5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何种用工制度更具适应性效率——用工“双轨制”与“单轨制”的比较研究 [J].
陶厚永 ;
刘洪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1) :118-129
[2]   社会政策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取向 [J].
张敏杰 .
浙江社会科学, 1999, (06) :81-87
[3]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M].吴敬琏; 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4]  
发展与发展政策.[M].(美) 斯蒂格利茨 (Stiglitz;J.E.) ; 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劳动关系重建.[M].黄河涛; 赵健杰;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