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被引:39
作者
刘军 [1 ,2 ]
武广 [1 ,3 ]
钟伟 [1 ]
朱明田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沸腾作用;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 黑龙江省; 小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绢英岩化关系密切,而钼矿化主要产于钾硅化带中。矿区内脉体广泛发育,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钾长石脉、早阶段石英+辉钼矿脉、晚阶段石英+辉钼矿脉、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石英+黄铁矿脉和方解石+石英脉。脉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包括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气相包裹体(G型)、含CO2三相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石英+钾长石脉中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550℃、盐度为16.2%~18.1%NaCleqv;早阶段石英+辉钼矿脉中发育大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并见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50~450℃、盐度变化于1.1%~﹥65.3%NaCleqv;晚阶段石英+辉钼矿脉体发育大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另有少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70~350℃、盐度为0.8%~42.4%NaCleqv;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中发育丰富的气液两相包裹体,见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在230~330℃、盐度为0.8%~42.4%NaCleqv;石英+黄铁矿脉和方解石+石英脉中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0~200℃、盐度为3.9%~8.4%NaCleqv。成矿流体在古深度4.1km左右,温度在230~450℃之间、压力在10~41MPa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大量CO2等气体从流体中释放出来,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钼矿等巨量沉淀下来,形成了铜(钼)矿体。成矿流体总体上属H2O-CO2-NaCl体系,多期次的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50 / 146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黑龙江省铜山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武广
    刘军
    钟伟
    朱明田
    糜梅
    万秋
    [J]. 岩石学报, 2009, 25 (11) : 2995 - 3006
  • [2] 大陆内部浆控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其与岛弧区同类矿床的差异
    陈衍景
    李诺
    [J].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 2477 - 2508
  • [3] 河南省嵩县鱼池岭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诺
    陈衍景
    倪智勇
    胡海珠
    [J].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 2509 - 2522
  • [4] 岩浆热液系统中矿床类型、特征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张元厚
    毛景文
    李宗彦
    乔翠杰
    张孝民
    张向卫
    [J]. 地质学报, 2009, 83 (03) : 399 - 425
  • [5] 成矿系统:地球动力学的有效探针
    陈衍景
    肖文交
    张进江
    [J]. 中国地质, 2008, 35 (06) : 1059 - 1073
  • [6] 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李之彤
    王希今
    王宏博
    武广
    [J]. 地质与资源, 2008, (03) : 170 - 174
  • [7] 流体包裹体组合对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及数据表达方法
    池国祥
    卢焕章
    [J]. 岩石学报, 2008, 24 (09) : 1945 - 1953
  • [8] Porphyry Cu-Mo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Mineralization ages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GE WenChun1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24) : 3416 - 3427
  • [9] 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葛文春
    吴福元
    周长勇
    张吉衡
    [J]. 科学通报, 2007, (20) : 2407 - 2417
  • [10] 胶东牟平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胡芳芳
    范宏瑞
    杨奎锋
    沈昆
    翟明国
    金成伟
    [J]. 岩石学报, 2007, (09) : 2155 - 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