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的水文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30
作者
王新平
肖洪浪
张景光
李新荣
康尔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水文物理特征; 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 非饱和土壤弥散系数;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6.05.002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室内压力陶土板系统测定土壤含水率与基质势的关系与Star-1土壤水分物理特征测定系统确定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的方法,结合应用van Genuchten公式模拟,分析了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人工生态防护体系生物土壤结皮的水文物理特征,确定了其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非饱和弥散系数,并与原始沙丘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物土壤结皮的持水能力是沙丘沙的39倍。当土壤基质势在-1-3 000 cm的较高范围变化时,生物土壤结皮平均非饱和水力传导度低于沙丘沙(约为12%);而当土壤基质势在-3 000-15 000 cm的较低范围变化时,沙丘沙的平均非饱和水力传导度又大大低于生物土壤结皮(约为91.0%)。正是由于生物土壤结皮特殊的质地与结构,使其非饱和水力传导度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趋于增大。与原始沙丘沙比较,生物土壤结皮独特的水文物理特点决定了它对荒漠地区土壤微生境的改善与促进作用,特别是通常情况下的高持水能力与低土壤基质势条件下的较高非饱和水力传导度,能够提高浅层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利于人工生态防护体系主要组分浅根系灌木、草本植物与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繁衍。
引用
收藏
页码:592 / 5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 [J].
肖洪浪 ;
李新荣 ;
段争虎 ;
李涛 ;
李守忠 .
土壤学报, 2003, (06) :809-814
[2]   荒漠地区土壤初始状况对水平入渗的影响 [J].
王新平 ;
康尔泗 ;
李新荣 ;
张景光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592-596
[3]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结皮的生态学意义及若干研究进展 [J].
李新荣 ;
贾玉奎 ;
龙利群 ;
王新平 ;
张景光 .
中国沙漠, 2001, (01) :7-14
[4]   生物土壤结皮——荒漠化地区研究的热点问题 [J].
杨晓晖 ;
张克斌 ;
赵云杰 .
生态学报, 2001, (03) :474-480
[5]   干旱沙漠区土壤微生物结皮及其对固沙植被影响的研究(英文) [J].
李新荣 ;
张景光 ;
王新平 ;
刘立超 ;
肖洪浪 .
植物学报, 2000, (09) :965-970
[6]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降尘粒度特征和沉积速率 [J].
肖洪浪 ;
张继贤 ;
李金贵 .
中国沙漠, 1997, (02) :23-28
[7]   华中丘陵红壤的水分问题──Ⅰ.低丘坡地红壤的水分状况 [J].
姚贤良 .
土壤学报, 1996, (03) :249-257
[8]   沙面结皮形成与微环境变化 [J].
凌裕泉 ;
屈建军 ;
胡玟 .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4) :393-398
[9]   中国几种主要土壤的持水性质 [J].
陈志雄 ;
汪仁真 .
土壤学报, 1979, (03) :277-281
[10]  
土壤学与农作学[M]. - 水利电力出版社 , 黎庆淮主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