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rDNA ITS1区的研究

被引:14
作者
顾京
惠东威
庄炳昌
宋文源
徐豹
陈受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北京,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公主岭,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北京,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公主岭,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rDNA第一转录间隔区; 亲缘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PCR 技术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lis)、多年生野生大豆(G.tomentella、G.tabacina)和栽培大豆(G.m ax)的两个品种UNION、文丰7 中扩增和克隆了rDNA第一转录间隔区(ITS1)。其在G.m ax 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约为2×103。序列分析表明G.soja、G.gracillis、G.m ax 中的G/C含量为61.40% ,而G.tabacina和G.tom entella的G/C含量分别为58.11% 和59.01% ,与绿豆G/C含量(59.81% )相近。G.tabacina的G/C含量是已知的植物中ITS1 最低的。最大同源性分析表明,大豆属植物ITS1 的同源程度很高,同其近缘属绿豆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其它作物。同时分析了栽培、多年生和一年生野生大豆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还发现在已知的植物ITS1 序列中均含有GACCCGCGAA 及GCGCCAAGGAA 两个区段
引用
收藏
页码:759 / 7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利用RAPD对大豆属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初报 [J].
惠东威 ;
顾京 ;
刘凤华 ;
张耕耘 ;
陈受宜 ;
庄炳昌 ;
王玉民 ;
徐豹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02) :175-178
[2]  
中国大豆育种与栽培[M]. 农业出版社 , 张子金 主编, 1987
[3]  
A conserved core structure in the 18–25S rRNA intergenic region from tobacco, Nicotiana rustica[J] . Kurvari Venkateswarlu,Ross Nazar.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91 (2)
[4]  
A rapid and inexpensive method for isolation of total DNA from dehydrated plant tissue[J] . Thomas H. Tai,Steven D. Tanksley.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1990 (4)
[5]  
Ribosomal RNA genes in plants: variability in copy number and in the intergenic spacer[J] . Scott O. Rogers,Arnold J. Bendich.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87 (5)
[6]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17S–25S spacer region from rice rDNA[J] . Fumio Takaiwa,Kiyoharu Oono,Masahiro Sugiura.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8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