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6
作者
:
张夕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通州市植物保护站
张夕林
张谷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通州市植物保护站
张谷丰
张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通州市植物保护站
张治
张建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通州市植物保护站
张建明
机构
:
[1]
江苏省通州市植物保护站
[2]
江苏省通州市植物保护站 通州
[3]
通州
来源
:
植物保护学报
|
1998年
/ 02期
基金
: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
白背飞虱;
为害损失;
防治指标;
D O I
:
10.13802/j.cnki.zwbhxb.1998.02.008
中图分类号
:
S435.11 [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
090401 ;
090402 ;
摘要
:
通过接虫笼罩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在武育粳三号上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61),关系式为Y=14.2503lg(X)-29.0955(X为7月19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180~190头。因此,当二代白背飞虱早发或中等以上发生时,必须用药防治,控制其为害。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