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驱油效果影响因素与分析

被引:17
作者
王涛 [1 ]
姚约东 [1 ]
李相方 [1 ]
李虎 [1 ]
石俊芳 [1 ]
杨祝华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大港油田公司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驱油机理;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温室气体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CO2的地质处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不但封存了CO2而且还可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国外很多油田已成功地进行大规模CO2驱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证明CO2驱是三次采油中最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因素对CO2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CO2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为油田生产提供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超临界二氧化碳混相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J].
李孟涛 ;
单文文 ;
刘先贵 ;
尚根华 .
石油学报, 2006, (03) :80-83
[2]   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J].
李士伦 ;
郭平 ;
戴磊 ;
孙雷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3) :41-45+3
[3]   低渗透稀油油藏二氧化碳吞吐选井标准研究 [J].
李相远 ;
李向良 ;
郭平 ;
朱桂林 ;
马增海 ;
杜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5) :66-68+1
[4]   气水交替驱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J].
李凤华 ;
王静 ;
祁凯 ;
李秀娈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80-81+12
[5]   CO2吞吐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鞠斌山 ;
栾志安 ;
郝永卯 ;
王云亭 ;
汤元春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43-45+48
[6]  
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士伦等著, 2001
[7]  
CO2flooding:its time has come. Holm L W.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 1982
[8]   利用CO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应用现状 [J].
路向伟 ;
路佩丽 .
石油地质与工程 , 2007, (02) :58-61
[9]   油藏注烃气影响因素研究 [J].
王娟 ;
郭平 ;
张茂林 ;
徐艳梅 ;
徐鹏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S2) :68-71+173
[10]  
Taylor‘s dispersion in stratified porous media. Lake,L.W,Hirasaki,G.J.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Journal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