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在2011年我国南方4次强降水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11
作者
许爱华 [1 ]
谌芸 [2 ]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台
[2]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强降水;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 急流; 落区预报; 订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12h 50 mm以上的强降水带的预报,模式输出的降水资料是预报的重要依据,但是有时偏差可达100~200 km。本文尝试依据国家气象中心2010年下发的《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利用探空资料,对2011年6月我国南方梅雨期间强降水过程中4次12 h最强降水时段的环境场进行中尺度天气图分析,得到了有利于梅雨锋附近的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给出了判断强降水落区的一些参考依据。700 hPa以下西南(偏南)急流汇合区,在这些地区,具备了较强的动力、水汽辐合和一定的风垂直切变。地面气压槽中低于日变化的3 h变压低值区(中心)易形成变压风辐合流场,也是强降水易发区(中心)。多数情况下锋面可以作为强降水南界,但当925 hPa暖切变位于地面锋面南侧(附近),强降水发生在锋前暖区,10 m·s-1以上西南急流所能到达的纬度可作为南界。500 hPa槽前≥18 m·s-1中层西南急流轴一般可作为50 mm以上的强降水区域的北界,但当925 hPa切变位置与中层西南急流位置重叠或位于其北侧时,则以700 hPa切变为北边界。将这些判据应用于多次强降水天气时段中,并与日本模式输出降水比较,在强雨带南北界以及降水中心方面有订正作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及预报思路是订正模式对强降水落区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83 / 89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J].
俞小鼎 .
气象, 2012, 38 (11) :1313-1329
[2]   2009年山西5次横切变暴雨的对比分析 [J].
苗爱梅 ;
贾利冬 ;
李苗 ;
晋立军 ;
范光海 .
气象, 2011, 37 (08) :956-967
[3]   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 [J].
尹洁 ;
郑婧 ;
张瑛 ;
吴琼 .
气象, 2011, 37 (07) :827-837
[4]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J].
伍志方 ;
曾沁 ;
吴乃庚 ;
叶爱芬 ;
李怀宇 ;
庞古乾 .
气象, 2011, 37 (07) :838-846
[5]   苏北东部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 [J].
周宏伟 ;
王群 ;
裴道好 ;
盛也 .
气象, 2011, 37 (04) :432-438
[6]   几类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模型 [J].
张家国 ;
王珏 ;
黄治勇 ;
周金莲 ;
王仁乔 .
气象, 2011, 37 (03) :285-290
[7]   滁州地区不同类型特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J].
姚晨 ;
张雪晨 ;
毛冬艳 .
气象, 2010, 36 (11) :18-25
[8]   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J].
桂海林 ;
周兵 ;
金荣花 .
气象, 2010, 36 (08) :8-18
[9]   中尺度天气的高空地面综合图分析 [J].
张小玲 ;
张涛 ;
刘鑫华 ;
周庆亮 ;
谌芸 ;
周晓霞 ;
郑永光 ;
赵素蓉 .
气象, 2010, 36 (07) :143-150
[10]   2003年和2006年梅汛期暴雨的梅雨锋特征分析 [J].
尹东屏 ;
张备 ;
孙燕 ;
田心如 ;
韩桂荣 .
气象, 2010, 36 (0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