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新视角

被引:11
作者
孙哲 [1 ]
刘建华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产业地理; 中美经贸关系; 美国国会; 游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5 [对各国经济关系]; D77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贸易纠纷也日益增多。美国一方面将贸易政策与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相结合,采取了诸多针对中国的“贸易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也从各个方面加强与中国对话,在人民币汇率、中国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与美国国内经济转型、贸易政治化紧密相关。作者从美国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角度考察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国会因素,分析了美国产业地理分布(位置、范围和集中度)如何通过选区代表(众议员)、州代表(参议员)构成对国会的政治影响力,国会的制度性因素(两院制结构和规则)如何支持或制约美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6+4 +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美国议员“神通”何来 [J].
刘建华 .
瞭望新闻周刊, 2006, (15) :56-57
[2]   “产业”的定义与产业化——从马克思的“产业”思想论起 [J].
张昆仑 .
学术界, 2006, (01) :105-108
[3]   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历史和现实的考察 [J].
金灿荣 .
美国研究, 2000, (02) :7-30
[4]  
营造未来[M].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赵可金著, 2005
[5]  
左右未来[M].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孙哲著, 2001
[6]  
中美交锋大纪实[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锋等著, 2001
[7]  
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宝森著, 1999
[8]  
最惠国待遇的回合[M].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王勇著, 1998
[9]  
中美关系的轨迹[M]. - 时事出版社 , 刘连第, 1995
[10]  
Trade politics in the American Congress:[J] . Wendy J Schiller.Political Geography . 199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