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大鼠颅脑损伤局部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特点

被引:20
作者
胥全宏
冯华
王宪荣
林江凯
高伯元
朱刚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医学中心重庆,重庆,重庆,重庆,重庆,重庆
关键词
高原; 开放性颅脑损伤; 动物模型; 脑组织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1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实验模型,探讨模拟高原颅脑战伤伤情特点,为高原颅脑战伤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民用射钉枪射击建立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模型;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条件,并与正常平原环境条件下对照,观察模型的伤情特点;应用LICOXCMP组织氧监测仪进行局部脑组织氧分压动态监测。结果 本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模型,伤情稳定,可重复性好;局部脑组织氧分压于伤后1h开始明显下降,在伤后24~48h下降到最低,之后开始恢复;高原对照组与平原对照组相比,局部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差异,在伤后1h仍无明显差异,在伤后6 72h高原组则明显低于平原组。结论 通过民用射钉枪射击致伤,并结合低压氧舱持续减压,可以成功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低速低能投射物所致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模型;与平原对照组相比,高原缺氧对照组大鼠局部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变化,但模拟高原条件下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后伤区局部脑组织缺氧下降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表明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颅脑损伤后缺血缺氧状态,尤其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低速弹颅脑损伤早期脑微循环变化实验研究 [J].
王凡 ;
陈长才 ;
毛伯镛 ;
毛庆 ;
徐如祥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4, (03) :256-257
[2]   Correlation between jugular bulb oxygen saturation and partial pressure of brain tissue oxygen during CO2 and O2 reactivity tests in severely head-injured patients [J].
Fandino, J ;
Stocker, R ;
Prokop, S ;
Imhof, HG .
ACTA NEUROCHIRURGICA, 1999, 141 (08) :825-834
[3]  
现代颅脑损伤学.[M].江基尧;朱诚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
[4]  
现代战伤外科学.[M].黎鳌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5]  
火器伤外科学.[M].李主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