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油藏注水开发布井理论与方法

被引:23
作者
刘月田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各向异性渗透率; 井网; 破坏与重组; 定量计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藏各向异性对于开发井网具有破坏和重组作用,致使井网的生产效果难以把握,严重影响油藏原油的产量和采收率,其开发井网的布置是一大难题。布井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的正多边形井网形式,建立变形井网。利用坐标变换将各向异性油藏变成等价各向同性油藏,分析了注水开发井网的变形机理。为了避免井网破坏,注采井排必须与最大渗透率方向(裂缝方向)平行或垂直;为了优化井网的油藏开发效果,井网注采单元的几何参数(井距和排距)由各向异性渗透率主值计算得到,提供了定量计算公式。图4参17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裂缝和砂体方向性明显油藏注采井网的优化 [J].
陈国利 ;
梁春秀 ;
刘子良 ;
刘运成 ;
王国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4) :112-115
[2]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网稳定渗流与产能分析 [J].
刘月田 ;
张吉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94-96
[3]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注采井网 [J].
刘子良 ;
魏兆胜 ;
陈文龙 ;
马立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85-88
[4]   前梨园洼陷深层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技术 [J].
黄新文 ;
朱学谦 ;
周琦 ;
张兴焰 ;
冯永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76-78
[5]   特低渗透油田井网形式研究及实践 [J].
史成恩 ;
李健 ;
雷启鸿 ;
张爱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5) :59-61
[6]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渗流和产能分析 [J].
刘月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0-44+47
[7]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以两井油田为例 [J].
周志军 ;
宋洪才 ;
孟令波 ;
于学惠 ;
于孝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3) :228-230+179
[8]   高压低渗微裂缝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J].
宗进旗 ;
闫文鹏 ;
杨建华 .
特种油气藏, 2002, (01) :45-49+83
[9]   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型式数值模拟研究 [J].
杨思玉 ;
宋新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64-67+12
[10]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井网调整实践与认识 [J].
马立文 ;
关云东 ;
韩沛荣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0, (03) :11-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