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三里桥仰韶遗存的文化性质与年代
被引:16
作者
:
张忠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忠培
严文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严文明
机构
:
来源
:
考古
|
1964年
/ 06期
关键词
:
三里桥;
彩陶;
陶器(考古);
文化类型;
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
仰韶;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关于三里桥仰韶遗存的文化性质,在原发掘报告中便已提出了初步的看法:认为三里桥和陕西西安半坡非常接近,或可暂归于同一类型(《庙底沟与三里桥》第114页。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页次、插图和图版等,均引自原报告)。在《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中,更明确地肯定了三里桥仰韶遗存属于半坡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
李仰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
李仰松
严文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
严文明
[J].
考古,
1961,
(04)
: 175
-
178+4
[2]
关于“庙底沟与三里桥”一书中的几个问题
吴汝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吴汝祚
阳吉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阳吉昌
[J].
考古,
1961,
(01)
: 26
-
28
[3]
河南临汝大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赵青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赵青云
[J].
考古,
1960,
(06)
: 1
-
4+3
[4]
陕西华县柳子镇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J].
考古,
1959,
(11)
: 585
-
587
[5]
陕西华县柳子鎭考古发掘简报
[J].
考古,
1959,
(02)
: 71
-
75
[6]
陕西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下)——关中地区原始社会文化史探论之一
石兴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石兴邦
[J].
人文杂志,
1957,
(03)
: 71
-
92
[7]
西安半坡遗址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J].
考古,
1956,
(02)
: 23
-
30
[8]
新中国的考古收获[M]. 文物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1961
←
1
→
共 8 条
[1]
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
李仰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
李仰松
严文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
严文明
[J].
考古,
1961,
(04)
: 175
-
178+4
[2]
关于“庙底沟与三里桥”一书中的几个问题
吴汝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吴汝祚
阳吉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阳吉昌
[J].
考古,
1961,
(01)
: 26
-
28
[3]
河南临汝大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赵青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赵青云
[J].
考古,
1960,
(06)
: 1
-
4+3
[4]
陕西华县柳子镇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J].
考古,
1959,
(11)
: 585
-
587
[5]
陕西华县柳子鎭考古发掘简报
[J].
考古,
1959,
(02)
: 71
-
75
[6]
陕西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下)——关中地区原始社会文化史探论之一
石兴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石兴邦
[J].
人文杂志,
1957,
(03)
: 71
-
92
[7]
西安半坡遗址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J].
考古,
1956,
(02)
: 23
-
30
[8]
新中国的考古收获[M]. 文物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196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