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商代中原地区的草木植被
被引:1
作者:
朱彦民
机构:
[1]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殷商时期;
中原地区;
草木植被;
D O I:
10.16140/j.cnki.ydxk.2007.03.016
中图分类号:
K223 [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有着良好的草木植被:大片大片的森林,随处可见的灌丛,林木茂盛,野草丛生,丛林之间遍布沼泽湖泊。甲骨文字中有许多反映商代中原地区植被种类的字形;一些特殊的甲骨文字如"朝"、"暮"、"东"、"西"、"楚"、"茔"等,都反映了当时植被的丰富;甲骨文中还有众多与林地有关的"麓";文献中许多关于"松柏"、"桑林"的记载,表现了殷商时代中原地区植被的特征;野生动物的大量生存,也是当时植被丰富的一个佐证;最能反映当时的气候条件的竹林,在商代的中原地区也有大量分布。但是到了商代末年,由于长期的农垦、田猎、畜牧以及生活生产用木等,自然的植被环境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