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型与成矿流体动力学迁移

被引:26
作者
徐文艺
杨竹森
蒙义峰
曾普胜
史大年
田世洪
李红阳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河北石家庄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EDEX型矿床; 成因模型; 流体动力学; 铜陵;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4.03.009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 ;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 ,属喷流_沉积型 (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 ;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 ,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 ,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 ;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 ,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新桥矿含矿岩石组合分析与矿床成因探讨 [J].
宋刚 .
矿业快报, 2002, (18) :9-10
[2]   铜陵地区硫化物矿床成矿过程的热传导和物质输运动力学 [J].
岑况 ;
於崇文 .
地球化学, 2001, (06) :533-539
[3]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相应用研究及实例 [J].
方维萱 ;
张国伟 ;
胡瑞忠 ;
刘方杰 .
沉积学报, 2001, (01) :48-54
[4]   四川呷村VHMS矿床:从野外观察到成矿模型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徐明基 ;
付德明 ;
华力臣 ;
余金杰 .
矿床地质, 2001, (01) :44-56
[5]   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J].
夏元法 .
矿产与地质, 1999, (06) :338-342
[6]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构造沉积动力学研究 [J].
钟建华 ;
张国伟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3-7+113
[7]  
秦岭地区深部结构与矿床分布的关系[J]. 徐兆文,任启江,徐文艺,陆现彩.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S1)
[8]   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矿床的矿石组构组分特征 [J].
温春齐,黄华盛,刘兆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2) :7-15
[9]   秦岭显生宙古海洋演化 [J].
殷鸿福,彭元桥 .
地球科学, 1995, (06) :605-611
[10]   秦岭造山带泥盆纪古海洋研究 [J].
杜远生 .
地球科学, 1995, (06) :61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