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被引:31
作者
彭映辉
简永兴
倪乐意
王建波
陈家宽
机构
[1] 中南林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上海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长期变化 ,并探讨了多样性丧失的机理及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主要结论 :(1)长湖现有水生植物 98种 ,多度最大的是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maackianus)、密齿苦草 (Vallisneriadenseserrulata)、野菱(Trapaincisa)、双角菱 (T bispinosa)、菹草 (Potamogetoncrispus)、紫萍 (Spirodelapolyrhiza)、穗花狐尾藻 (Myriophyllumspicatum)、轮叶黑藻 (Hydrillaverticillata)、满江红 (Azollaimbrica ta)。 (2 )长湖现有水生植物群丛类型 14个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芡实 +野菱 +双角菱群丛 (Euryaleferox +Trapaincisa +T bispinosaAss .) ,其次为轮叶黑藻 +密齿苦草 +大茨藻群丛 (Hydrillaverticillata +Vallisneriadenseserrulata +NajasmarioaAss .)与竹叶眼子菜 +穗花狐尾藻群丛 (Potamogetonmalaianus+MyriophyllumspicatumAss .)。 (3) 2 0年来 ,已有 6种水生植物和 7个水生植物群丛类型从长湖消失 ,植被覆盖率下降了 5 4 85 % ,全湖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下降了 6 9 78%。 (4)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养殖、过度打草和耙捞作业 ,以及由此导致的湖水透明度的大幅度下降。 (5 )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与经济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植物群落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伯荪 编, 1987
[2]  
植物生态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云南大学生物系 编, 1980
[3]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钱迎倩,马克平.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