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被引:33
作者
贾会冲
张哨楠
机构
[1]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华北石油局第三普查勘探大队
[2] 成都理工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北; 上古生界; 储集层; 控制; 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砂岩岩性以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 ,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 ,总体上属于中等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 ,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及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为主 ,其次为高岭石晶间孔。研究认为储集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粒度、碎屑成分、构造作用所形成的微裂缝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沉积相是形成良好储层的关键 ,它不仅控制了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而且对早期和晚期的成岩作用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砂岩的粒度与物性关系密切 ,中—粗粒以上的砂岩才能成为有效储层 ;碎屑成分石英、岩屑的相对含量受沉积相和物源成分的共同影响 ,石英含量高物性变好 ,岩屑含量高物性变差 ;砂岩中微裂缝 (岩石缝、粒间缝 )较为发育 ,主要由构造力挤压形成 ,微裂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渗透性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有利有弊 ,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几乎全部丧失 ,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砂岩储层的孔渗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11 +1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中国石油地质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