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剪式汇聚加地体拼贴——中特提斯消亡的新模式

被引:20
作者
雍永源
贾宝江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关键词
板块; 剪式汇聚; 地体拼贴; 中特提斯消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特提斯是中生代中晚期存在于南、北大陆之间的海洋。该海洋在晚白垩世消亡后 ,遗留长千余公里的班公湖 怒江板块结合带。在大量研究成果中 ,对中特提斯如何消亡这一重大问题至今分歧甚大。不少研究者持洋壳俯冲消亡 (东太平洋模式 )观点 ,但在俯冲方向上却有向南或向北之别。笔者则认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时代早晚不同的狭窄洋盆的特殊海洋 ,其消亡过程中根本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洋壳俯冲 ,故提出剪式闭合加地体逐次拼贴的盆内聚敛消亡模式 ,即中特提斯的消亡由早侏罗世晚期羌塘 三江板块与冈底斯 念青唐古拉板块及其中的嘉玉桥 怒山地体 ,首先在东段无俯冲汇聚开始 ,中、西段此时基本上仍处于扩张状态 ,地体裂离与新的狭窄小洋盆产生同时进行 ,中特提斯呈东闭西张的剪刀状。中晚侏罗世 ,中西段北侧出现构造地体往羌塘 三江板块拼贴与南部地体裂离出新地体的复杂局面。至早白垩世末 ,新老地体拼贴、裂离过程结束 ,呈剪刃状的南、北两个板块逐渐拼合 ,中特提斯的中、西段主体亦相继消亡 ,仅余西南部部分海域。白垩纪末 ,由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大规模俯冲的强力推动 ,冈底斯 念青唐拉板块和羌塘 三江板块完全汇聚并发生陆 陆碰撞 ,中特提斯在洋壳和过渡型地壳褶皱、冲断的盆内汇聚和碰撞造山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藏东花岗岩类及其成矿作用.[M].王增等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2]  
西藏金矿地质.[M].杜光树等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