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视野中的隐喻直陈性及相似性

被引:7
作者
马明
机构
[1]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语言哲学; 隐喻; 直陈性; 相似性;
D O I
10.16362/j.cnki.cn61-1457/h.2009.03.008
中图分类号
H030 [语义学、语用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隐喻并不是隐没了比喻标志词的明喻,其本质在于隐喻是直陈本事,而明喻是修饰和形容。隐喻直陈性使隐喻意义并不依赖于字面包含的语义冲突,而取决于所使用的语词的通常含义。隐喻利用结构比较清晰的概念来系统认识未成形的经验或概念,从而创造了隐喻相似性,所以隐喻并不是表达现成的、明摆着的相似性的手段。隐喻相似性是结构性相似,即喻体和所喻之间存在完形相似。喻体只有部分特征被用于建构所喻的概念结构,所以喻体和所喻两者都必须具有三元或三元以上的概念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修辞学.[M].(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修辞学发凡.[M].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活的隐喻.[M].(法)保罗·利科(PaulRicoeur)著;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  
语言哲学.[M].陈嘉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M].何中华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6]  
科学的结构.[M].(美)欧内斯特·内格尔(ErnestNagel)著;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7]  
隐喻学研究.[M].束定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语言哲学.[M].(美)A.P.马蒂尼奇(A.P.Martinich)编;牟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9]  
科学研究的艺术.[M].[英]贝弗里奇(W·I·B·Beveridge) 著;陈捷 译.科学出版社.1979,
[10]   论隐喻的运作机制 [J].
束定芳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02) :98-10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