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通路识别汉字形音的偏差相关成分研究

被引:6
作者
罗跃嘉,魏景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ERP),偏差相关成分(DRC),选择性注意,汉字,“跨通路廷迟反应”范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42 [学习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提高非注意纯度的“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范式,研究汉字形音识别的跨通路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偏差刺激ERP减去标准刺激ERP的早期偏差相关负波(DRN1)为主要分析对象。以15名正常青年为被试。结果发现:无论注意与否及何种刺激,听觉N1最大峰均位于额中央部,而视觉N1最大峰位于两侧枕部与颠后部,具有明显的通路差异性。在本实验条件下,听觉与视觉通路的DRN1与失匹配负波(MMN)在许多性质上相似,反映着对汉字形音识别的自动加工。根据波幅及其头皮分布特点,注意条件下的N350很可能是N200与N400的重叠,并主要表现出N400的特点;而非注意条件下的N350则可能是N200。N350的属性因条件而异,表明ERP成分反映的大脑加工机制具有可塑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跨感觉通路ERP注意成分的研究 [J].
罗跃嘉 ;
魏景汉 .
心理学报, 1997, (02) :195-201
[2]   《汉字属性信息数据库》在汉字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J].
韩布新 .
心理学动态, 1993, (04) :29-35
[3]   事件相关电位(ERPs)反映汉字与其心理模板的失匹配 [J].
楼良岗 ;
范思陆 ;
匡培梓 .
心理学报, 1989, (03) :321-327
[4]   汉字词匹配的偏侧化效应和事件相关脑电位 [J].
张武田 ;
张建洲 ;
赵竞 .
心理学报, 1988, (04) :34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