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颠覆性技术的内涵与培育——重视颠覆性技术背后的基础科学研究

被引:27
作者
李政
刘春平
罗晖
机构
[1]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颠覆性创新; 基础科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当代技术进步呈现两种基本模式,即渐进性技术模式与颠覆性技术模式。颠覆性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线性技术路线,对现有技术体系和市场结构产生变革性影响,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相对于渐进-突变的纵向模式,横向学科交叉研究相对滞后。本文探讨了与颠覆性技术相关的重要概念,分析了颠覆性技术的内涵特征及其与颠覆性创新的关系,认为基础科学的交融发展是催生未来颠覆性技术的培养皿,并在结论中提出对信息、生命材料和物质这四门科学优先配置资源将有助于覆性技术的产出。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企业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 [J].
朱建民 ;
朱彬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 (13) :88-94
[2]   颠覆性技术发展综述及若干启示 [J].
荆象新 ;
锁兴文 ;
耿义峰 .
国防科技, 2015, 36 (03) :11-13
[3]   颠覆性技术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及思考 [J].
沈雪石 ;
张爱军 ;
赵海洋 .
国防科技, 2015, 36 (03) :18-22
[4]   关于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的探索 [J].
黄鲁成 ;
成雨 ;
吴菲菲 ;
苗红 ;
李欣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5) :654-664
[5]   美国联邦政府2016财年研发预算浅析 [J].
丁明磊 ;
陈宝明 .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5, 30 (03) :17-21
[6]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之三:颠覆性技术的影响 [J].
邬贺铨 .
唯实(现代管理), 2013, (04) :36-37
[7]   技术路线图与颠覆性技术创新 [J].
卢光松 ;
卢平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03) :11-15
[8]  
破坏性技术创新研究[D]. 丁常文.东南大学. 2006
[9]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200问[M]. 贵州科技出版社 , 钱斌, 2014
[10]  
创新者的解答[M]. 中信出版社 , (美) 加雷,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