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2009年秋季特大旱灾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3
作者
张新主
章新平
关华德
谢自楚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秋旱; 大气环流;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1455
中图分类号
P434.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西南地区5省市126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2009年秋季特大旱灾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同期的环流特征。结果显示:(1)2009年秋季,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南海地区暖湿水汽与来自内蒙古水汽均减弱;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水汽净获得减少或者由水汽净获得转换为水汽净失去。(2)2009年9―10月份西风带纬向环流较往年增强,西风槽偏东,东亚大槽西翼偏北;11月份西风带经向环流较强,但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南下偏北风经向分量较往年减弱,西风槽偏北。(3)2009年9月份副高偏西偏强,西南在副高控制下,辐合上升水汽减少;10月份云南、贵州、广西大部分地区受控副高;11月份副高西伸至孟加拉湾地区,偏南风只存在17.5°N以北的孟加拉湾地区,这削弱了孟加拉湾地区向我国西南地区输送的水汽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004年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严重秋旱特征及其同期大气环流异常 [J].
牛宁 ;
李建平 .
大气科学, 2007, (02) :254-264
[2]   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型特征及其在初夏的预兆 [J].
梁平德 ;
段丽瑶 ;
周鸣盛 ;
周梁丹 .
气象学报, 2006, (03) :385-391
[3]   重庆夏季旱涝的欧亚环流特征分析 [J].
刘德 ;
李永华 ;
高阳华 ;
李晶 ;
唐云辉 ;
叶钊 .
高原气象, 2005, (02) :275-279
[4]   长江流域梅雨带水汽输送源-汇结构 [J].
徐祥德 ;
陈联寿 ;
王秀荣 ;
苗秋菊 ;
陶诗言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21) :2288-2294
[5]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 [J].
丁一汇 ;
胡国权 .
气象学报, 2003, (02) :129-145
[6]   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影响域特征与中国区域旱涝异常的关系 [J].
徐祥德 ;
陶诗言 ;
王继志 ;
陈联寿 ;
周丽 ;
王秀荣 .
气象学报, 2002, (03) :257-266+385
[8]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Summ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 [J].
黄荣辉 ;
吴仪芳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89, (01) :21-32
[9]   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 [J].
陶诗言 ;
朱福康 .
气象学报, 1964, (04) :385-396
[10]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气象学报, 1962,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