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bit模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研究——以山西忻州为例

被引:1
作者
姜义昌 [1 ]
丁晓辉 [2 ]
邢治斌 [2 ]
机构
[1]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2]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Probit模型; 概率转移;
D O I
10.13962/j.cnki.37-1486/f.2013.05.001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反思现有劳动力转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山西省忻州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运用Probit模型对该地区劳动力转移数量予以测算,使用耕地劳动比例法和技术需求法对劳动力实际需求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忻州市农村劳动力有效需求量占到总供给量的12.2%,已经实现转移的劳动力占剩余劳动力的59.6%,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任重而道远。政府要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劳动力转移;同时,应加强劳动力培训,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更好地适应非农产业的工作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剩余劳动的理论发展、估算方法与中国经验 [J].
郭金兴 .
中国农村观察, 2008, (05) :70-80
[2]   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 [J].
马晓河 ;
马建蕾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12) :4-9+34
[3]   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其相关事实的重新考察——一个反设事实法的应用 [J].
蔡昉 ;
王美艳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10) :4-12
[4]   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 [J].
王检贵 ;
丁守海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5) :27-35+204
[5]   民工供给量的统计分析——兼论“民工荒” [J].
章铮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1) :17-25
[6]   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 [J].
陈先运 .
统计研究, 2004, (02) :50-52
[7]   剖析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J].
袁志刚 ;
范剑勇 .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02, (05) :18-20
[8]   中国二元经济与劳动力配置的跨世纪调整——制度、结构与政治经济学的考察 [J].
蔡昉 .
浙江社会科学, 2000, (05) :19-23
[10]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方法与实证分析 [J].
王红玲 .
经济研究, 1998, (04) :53-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