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排烃量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

被引:76
作者
周杰
庞雄奇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烃量; 排烃量; 生烃潜力指数; 残烃量; 定量计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烃源岩的生烃量等于其残烃量与排出烃量之和。利用氯仿沥青“A”/总有机碳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可求出烃源岩的残烃率。在烃源岩演化过程中 ,(S1+S2 ) /总有机碳 (生烃潜力指数 )减小的唯一原因是有烃类从烃源岩中排出。无论生烃机制如何 ,烃源岩的现今生烃潜力指数与油气排出以前的原始生烃潜力指数之间的差值始终代表当前每克有机碳的排烃量 (排烃率 ) ,据此可计算生成未熟—低熟油的烃源岩的排烃量。将排烃率与对应的残烃率叠加 ,可求出烃源岩的油气发生率 ,结合烃源岩的厚度、面积、密度及有机碳丰度等资料 ,可计算生烃量。在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应用此方法发现 ,该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的泥岩与油页岩的生、排烃演化模式不同 ,泥岩的生烃量巨大 ,但排烃效率很低。图 3表1参 19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未熟—低熟油生成机理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J].
卢双舫 ;
刘晓艳 ;
付晓泰 ;
冯亚丽 ;
王振平 ;
薛海涛 .
沉积学报, 2001, (01) :130-135
[2]   江汉盆地潜江组未熟烃源岩生油量预测的化学动力学法 [J].
蒲秀刚 ;
江继纲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3) :241-244
[3]   半咸水湖相未熟油成因机理模拟实验研究 [J].
张林晔 ;
张守春 ;
黄开权 ;
卓勤功 ;
洪志华 ;
黄第藩 ;
王铁冠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04) :361-368
[4]   成烃理论的发展──(Ⅱ)煤成油及其初次运移模式 [J].
黄第藩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5) :432-438
[5]   苏北盆地管镇次凹陷阜四段低熟烃源岩生烃史与排烃史模拟 [J].
邹华耀,文志刚,潘仁芳,郭甲世,陈波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3) :13-18
[6]  
细菌在板桥凹陷生烃机制中的作用[J]. 王铁冠,钟宁宁,侯读杰,黄光辉,于志海,杨池银,廖前进.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8)
[7]  
低熟油生成机理及成油体系[M]. 地质出版社 , 张林晔, 1999
[8]  
含油气盆地地史、热史、生留排烃史数值模拟研究与烃源岩定量评价[M]. 地质出版社 , 庞雄奇等著, 1993
[9]  
生油岩热解快速定量评价[M]. 科学出版社 , 邬立言等 编著, 1986
[10]  
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黄第藩 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