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病理表现及其形成机制附视频

被引:34
作者
韩玉成
程绍玲
初建国
袁越
亓月琴
郭永利
大松广伸
永井完治
西胁裕
机构
[1] 大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3]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
[4] 大连化工厂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5] 日本国立癌中心东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4.2 [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表现,并结合病理改变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0例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依据数目和程度将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分为0~Ⅲ度,并对该征象在肺癌瘤体上的方位进行计数分析。结合各度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与肺癌的大小、手术病理分期、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此征的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结果:①小于或等于10mm周围型小肺癌的绝大多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为0度。11mm以上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加重,但是11~20mm和21mm以上组两组肺癌之间无明显差别。②随着肺癌病理分期的提高,重度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比例亦升高。③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肺癌瘤体的4个象限上均可出现,支气管气相以肺门区和外围区为多。结论:①肺癌瘤体内纤维化灶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结构的塌陷皱缩是形成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基本原因。②血管集束征并非肺癌的供血血管和肿瘤血管。③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间接预示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实验和DSA研究 [J].
韩铭钧 ;
冯敢生 ;
杨建勇 ;
苏洪英 ;
赵钟春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12) :9-11
[2]   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附59例分析) [J].
韩玉成 ;
袁越 ;
初建国 ;
永井完治 ;
西脇裕 ;
大松脇伸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9, (04) :244-247
[3]   血管集中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J].
黄佐良 ;
何望春 ;
周继华 ;
刘中平 ;
邓晖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01) :47-49
[4]   肺结节周围血管集中征在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J].
奚日泉 ;
谢道海 ;
胡春洪 ;
丁乙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 (03) :178-180
[5]   肺癌的肺动脉供血初步探讨 [J].
方淳 ;
乔文龙 ;
方立德 ;
孙荣跃 ;
陈昭明 ;
胡振东 ;
陈恒范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1998, (01) :25-28
[6]  
空气支气管征:CT诊断周围型肺癌(直径≤3cm)的可靠征象[J]. 彭光明,蔡祖龙,白友贤,祝庆孚.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5(04)
[7]   支气管肺癌的肺动脉血供研究 [J].
郑如恒,董永华,周康荣 .
中华肿瘤杂志 , 1995, (01)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