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胭脂坝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24
作者
韦龙猛
杨一增
张贺
贺剑峰
陈福坤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花岗岩; 锆石; 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早中生代; 南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是长期复杂造山作用的结果。胭脂坝花岗岩岩体出露于南秦岭宁陕地区五龙岩体群的最东部,是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5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2.9±3.5)、(201.0±3.0)、(202.1±2.6)、(200.4±5.4)、(205.5±3.3)Ma,平均年龄为(201.9±1.5)Ma,属于早中生代五龙岩体群岩浆作用中晚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该岩体的主体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初始Sr同位素组成为0.704 31~0.706 78,εNdt值为-5.2-2.0,初始Pb同位素组成相对高,(N(206 Pb)/N(204 Pb))t=17.737~18.191,(N(207 Pb)/N(204 Pb))t=15.511~15.574,(N(208Pb)/N(204Pb))t=37.439~38.071。较高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说明胭脂坝岩浆源区具有扬子地块的属性;初始Sr同位素组成和εNdt值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呈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说明胭脂坝花岗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存在围岩物质的同化作用;结合与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如耀岭河群、武当群、碧口群)相似的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推测胭脂坝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是具有扬子地块属性的新元古代地壳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4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1]   秦岭造山带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带演化 [J].
王晓霞 ;
王涛 ;
张成立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 45 (08) :1109-1125
[2]   南秦岭华阳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对五龙岩体群成因的约束 [J].
孟旭阳 ;
王晓霞 ;
柯昌辉 ;
李金宝 ;
杨阳 ;
吕星球 .
地质通报, 2013, 32 (11) :1704-1719
[3]   南秦岭印支期岩体与成矿研究 [J].
毛归来 ;
鄢圣武 ;
李彦林 .
陕西地质, 2012, 30 (02) :46-55
[4]   A型花岗岩的实质是什么? [J].
张旗 ;
冉皞 ;
李承东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 31 (04) :621-626
[5]   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过程 [J].
刘树文 ;
杨朋涛 ;
李秋根 ;
王宗起 ;
张万益 ;
王伟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6) :1928-1943
[7]   秦岭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意义 [J].
王晓霞 ;
王涛 ;
齐秋菊 ;
李舢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573-1593
[8]   南秦岭晚三叠世胭脂坝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骆金诚 ;
赖绍聪 ;
秦江锋 ;
李海波 ;
李学军 ;
臧文娟 .
地质论评, 2010, 56 (06) :792-800
[9]   Reappraisement and refinement of zircon U-Pb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by LA-ICP-MS [J].
Liu YongSheng ;
Hu ZhaoChu ;
Zong KeQing ;
Gao ChangGui ;
Gao Shan ;
Xu Juan ;
Chen HaiHong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 (15) :1535-1546
[10]   南秦岭武当山群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J].
凌文黎 ;
段瑞春 ;
柳小明 ;
程建萍 ;
毛新武 ;
彭练红 ;
刘早学 ;
杨红梅 ;
任邦方 .
科学通报, 2010, (12) :1153-1161